神學定位
在台灣以外, 說華語的教會通常神學上取向於在說華語的中國人中間服事 ,因為許多年在中國人的世界,台灣擁有為數最多說華語的教會。以那樣的方式訓練本地教會領袖的人仍是非常具優勢及影響力的。此外,
他們亦獲取來自海外基督使團(透過中華福音神學院)及其他來自中國擁有華語宣教歷史的大型宣教組織的支持。對許多本地的教會來說差派
一個宣教士到國外去到中國人中間分享福音比準備長期委身在說閩南話(福佬話,福建話) 的台灣人中間相對容易並且教會仍猶疑去學習”大陸侵略者”所教導他們的。
宣教士: 再度受歡迎
- 未得之民的比例甚高 :
- 未得之民最大的族群像客家人,閩南人(福佬人,福建人)以及亞洲的外籍人士目前很難為本地的基督徒所接觸。即使在本地試著嘗試,但由於缺乏對文化的敏感性以及適當的工作訓練的貧乏,加上欠缺持續性,因此往往比那些死硬派的宣教士來的較不具生產力。這些族群約佔全體未得之民的77%
- 激烈的屬靈爭戰: 台灣有約2千3百萬受教育人口對其他宗教來說也是一個屬靈爭戰的兵家必爭之地, 其中佛教、道教和近期的伊斯蘭教因為台灣處於東亞中心的戰略地位都想要來形塑這個島嶼。
- 客家族群 (在苗栗)
- 閩南族群(福佬, 福建人) 在南臺灣
- 東亞外籍人士(泰國、 越南、 菲律賓、 印尼人)因婚嫁及滿足自身需要可以教導教會如何關顧來自跨文化背景的人們(台北、 桃園 、苗栗 、台中、南台灣)
迫切的需要:
-
三個目標群體中服事的宣教士願意學習這些族群的語言並且與當地教會配搭植堂及相關事工 MO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